栏目分类
1948年,孔令侃座驾在街头被拦,拔枪怒吼:告诉蒋经国小心脑袋_上海_金圆券_王云五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0:32 点击次数:60
1948年10月的一个深夜,上海国际饭店驶出一辆豪华轿车,刚到街口便被守夜的“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”截住。按照当时的规矩,午夜12点以后实施宵禁,街上严禁行人通行。然而,车上的乘客却拒绝配合检查,双方僵持了一阵。突然,车门被猛地推开,一名男子举起手枪,怒目而视地对着拦车的人吼道:“我是孔令侃,告诉蒋经国,再敢多管闲事,小心他头上挂彩!”拦车的人听闻身份后,面面相觑,他们知道孔令侃不好惹,一旦被他开枪,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,最终只得无奈放行。孔令侃便驾车扬长而去,留下夜色中一片沉默。
“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”是基于“戡乱建国总队”第六大队组建而成,其总队长王升正是蒋经国在赣南时期的得力助手。俗话说“打狗还要看主人”,但孔令侃不仅不看主人脸色,反而直接将矛头指向了“主人”蒋经国。蒋经国身为“太子”,又是孔令侃的表哥,然而孔令侃却毫不客气,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,两人之间究竟有何深仇大恨?
民国期间,共经历过三次货币改革。第一次是1933年废除银两改用元,第二次是1935年推行法币改革,第三次则是1948年8月实施的金圆券改革。这次改革不仅时间最短,也是最失败的一次。当时国民党控制区的局势极其危急,军队接连失利,解放军已经开始战略反攻;经济几近崩溃,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。抗战前法币发行总量仅14亿元,到了1948年竟飙升至660万亿元,增长了惊人的47万倍,而同期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。百姓拎着满满一麻袋钞票出去,买回的米却连半麻袋都不到。政治环境内忧外患,民众不满情绪高涨,美国也不愿继续无底洞式的援助。
展开剩余82%为了自救,蒋介石召集幕僚反复商议,最终得出的唯一出路便是推行货币改革。计划用一种新的货币取代法币,遏制通胀,实施经济管控,稳定物价,进而争取民心。1948年8月19日,国民政府相继发布了《财政经济处分令》和《金圆券发放办法》等法令,核心内容包括:
1. 以金圆券为新货币单位,限定在11月20日前,法币以300万元兑换金圆券1元,东北流通券30万元兑换1元金圆券。
2. 限期收缴社会上的黄金、白银、银元及外币,并登记本国人民存放于外国的资产。
3. 规定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的水平,禁止上涨。
这项改革方案由时任财政部长王云五起草。王云五此前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,缺乏金融实务经验。老蒋之所以任命他,是想找个听话的傀儡。但在关键时刻,王云五提出了一项核心措施并得以执行。
众所周知,货币发行必须有黄金和外汇储备作为后盾。货币本身无实际价值,其背后靠的是政府信用,只有保证能自由兑换黄金外汇,货币价值才能稳定。然而,国民政府黄金和外汇储备极为有限,只能依靠强制手段推行改革。
为掌控全国经济形势,国民政府在上海、广州、天津设立三个经济督导区,其中上海尤为重要。蒋介石派其儿子蒋经国任上海经济管制区助理督导员。虽为助理,但蒋经国身为“太子”,且持有“尚方宝剑”,信心十足,准备大展拳脚。督导专员俞鸿钧明白这是老蒋给儿子安排的演出舞台,故大方放权,工作全交由蒋经国主导。
蒋经国到上海后,将赣南时培植的亲信带来上海,同时调遣“戡乱建国总队”第六大队到沪,王升任大队长,后来在此基础上组建了“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”,队员与当地军警密切合作执行任务。
蒋经国在上海施行软硬兼施策略:
软方面,他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,争取舆论支持。他在兆丰公园组织了十万青年的盛大检阅大会,自称是上海人民的保护者,喊出“投机家不打倒,冒险家不敢走,暴发户不消灭,上海人民永远不得安宁”“宁使一家哭,不使一路哭”“只打老虎,不打苍蝇”等口号。数万青年随即展开游行示威。同时,他设立了11个“人民服务站”专门受理告密举报,频繁接见市民,甚至微服私访,亲自巡查市场物价。凭借自身资源,他还从外地大量调入粮食和必需品,暂时稳定了民心。
硬方面,他对大资本家和不法分子采取强硬措施。制定政策要求大富商交出黄金和外汇,存货超过三个月的全部没收。蒋经国召集上海经济界头面人物讲政策,激动时拍桌怒斥:“你们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,我们清楚你们手里有多少黄金和美钞,不交就按军法处置!”他亲自带领“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”检查商店、工厂和仓库,严惩违规者。60多位大商贩被捕入狱,林雪公司经理王春哲因私藏外汇被处决,上海警备司令部科长张亚民和大队长戚再玉因勒索罪遭处死。
蒋经国的铁腕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民众支持,大家纷纷将家中金银首饰拿出兑换金圆券。资本家出于惧怕,不得不交出黄金外汇。到10月,上海共收缴黄金114万两、美钞3452万美元、港币1100万元、银子96万两,合计价值约2亿美元,物价暂时稳定。
蒋经国刚到上海时,发生过一桩金融大案。金圆券发行第二天,上海股市暴跌,股民疯狂抛售,将交易大厅挤得水泄不通。此时,财政部长王云五还在记者招待会上大吹改革成效,称股民的反应证明改革成功。然而,翌日《大公报》爆出一条新闻:一神秘人物在币制改革前夕连夜从南京赶到上海,8月19日当天卖空1000万股永纱股票,获利高达1600多亿元。这显然是提前得知内幕,令王云五颜面尽失,也暴露了国民政府的腐败,令金圆券声誉受损。众多血本无归的股民怒闯市政府抗议。
老蒋得知后怒不可遏,下令限期查明。8月31日,调查揭示鸿兴证券交易所曾有大规模场外抛股记录,该所负责人正是杜月笙的次子杜维屏。杜月笙与老蒋关系深厚,曾助老蒋发迹、支持“四一二”政变。按理说杜月笙应是老蒋的恩人,然而蒋经国信守“只打老虎,不拍苍蝇”的承诺,杜维屏也被依法处理。
经审讯,发现当天抛售股票的竟是两名妇女,其中一人丈夫陶启明是财政部秘书,提前知悉改革方案后指示妻子抛股。杜维屏也因“囤货炒股”被判刑,令杜月笙颜面扫地,他愤愤难平。
9月中旬,蒋经国召开工商界巨头会议,邀请多家媒体记者。他严词警告:“依然有人不明大义,投机倒把、囤积居奇、操纵物价,危害国计民生。此次必秉公执法,不论身份,违法者全部没收并依法处理。”话音刚落,杜月笙站起回应:“犬子违法是我管教不严,蒋先生请依法处置。但我也请求大家同意派人查扬子公司,该公司囤货之多,远超其他,必须一视同仁查封,才能赢得公信力。”
实际上,杜月笙早已秘密摸清扬子公司仓库情况。这突如其来的公开挑战让蒋经国措手不及,成为众矢之的。为维护公正形象,他只得答应:“扬子公司若违法,必绳之以法。”然而,蒋经国对扬子公司的真实情况了如指掌,也经常收到下属告状,却一直不敢轻易触碰。此番事态公开,他只能硬着头皮查封扬子公司仓库。
不过,蒋经国并未对
发布于:天津市
